7月的长春,骄阳似火,长春国际陶瓷艺术馆迎来了一批充满好奇与活力的访客——来自新东方学校的研学团学生。在这场以“陶瓷文化”为主题的研学之旅中,学生们通过沉浸式的参观与动手实践,不仅领略了陶瓷艺术的千年魅力,更在泥土的揉捏与塑造中,体验了传统工艺的匠心与创意。
一、艺术殿堂的文化巡礼:从历史脉络到国际前沿
上午,研学活动在艺术馆讲解员的引导下正式拉开帷幕。在讲解员的引领下,学生们走进了陶艺馆的展厅。这里陈列着众多中外陶艺家的精美作品,每一件都仿佛在诉说着独特的故事。从古朴典雅的中国传统陶瓷,到充满现代创意的西方陶艺作品,风格各异,令人目不暇接。那些精美的陶瓷作品,有的以细腻的笔触描绘出山水花鸟,有的以独特的造型展现着艺术家的奇思妙想,让学生们深深感受到了陶瓷艺术的魅力。
讲解员耐心地讲解陶瓷的历史,从远古时期陶器的诞生,到瓷器在中国的兴盛与传播,再到现代陶瓷艺术的多元化发展。让学生们了解到,陶瓷不仅是实用的器皿,更是文化的载体,承载着人类文明的智慧与创造力。
二、指尖上的艺术启蒙:从理论认知到实践创作
下午的瓷泥制作体验将活动推向高潮。在二楼研学体验区,学生们在专业陶艺师的指导下,开启了 “莲年有鱼” 主题作品的创作之旅。这一课程设计巧妙融合了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艺术表达 ——“莲” 谐音 “连”,寓意连年有余,而鱼形陶塑的创作过程则涉及揉泥、塑形等多项传统技艺。陶艺老师先为学生们进行了详细的示范,从揉泥到装饰,每一个步骤都讲解得细致入微。让学生们感受“从泥土到艺术”的创造喜悦,推动陶艺教育从兴趣拓展向校本课程深度延伸。
三、教育使命的生动诠释:从文化传承到创新育人
长春国际陶瓷艺术馆始终将青少年陶艺教育视为重要使命。作为长春市教育局指定的美育实践基地,自 2016 年以来,已累计为全市 400 余名中小学美术教师提供专业培训,并组织 60 余批次、1300 余名学生开展研学项目。本次研学活动正是这一教育体系的延伸:通过 “参观 - 讲解 - 实践” 的立体化课程设计,让学生们了解了陶艺的历史脉络与制作工艺。这种教育理念在 “莲年有鱼” 的创作中得到充分体现 —— 学生们在塑造鱼形时,既借鉴了中国传统陶瓷的吉祥寓意,又融入了个性化的现代设计,最终呈现出兼具文化底蕴与创新精神的作品。
四、研学意义:在传统工艺中培养创造力与耐心
长春国际陶瓷艺术馆教育负责人表示,此次研学活动通过“文化讲解+动手实践”的方式,让学生们不仅了解了陶瓷的历史与艺术价值,更让学生们锻炼了动手能力与专注力。陶瓷制作需要耐心与细致,这正是现代青少年需要培养的重要品质。
活动结束后,许多学生仍沉浸在创作的喜悦中,纷纷表示希望有机会进一步学习陶艺。这场融合了文化、艺术与劳动的研学之旅,不仅拓宽了学生们的视野,更让他们在泥土的触感与作品的成型过程中,感受到了传统工艺的独特魅力与匠心精神。
对于参与研学的学生们而言,此次活动更是一次打开国际视野的契机。正如陶艺馆讲解员在总结时所说:“每一件陶艺作品都是一个文化密码,破解这些密码的过程,就是理解世界多样性的过程。” 当学生们呈现出自己的陶艺作品时,他们不仅在塑造一件陶器,更在塑造对传统文化的认同与对未来世界的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