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里斯·罗斯,克罗地亚艺术家,克罗地亚艺术联盟成员,多年来举行过 55 次个人展览以及超过 550次团体展览,参加了 58 次乐烧论坛并获得很多奖项,其中包括 18 个国际奖项和 7 个国内奖项。
在长春国际陶瓷艺术馆的玻璃展柜中,鲍里斯・罗斯的陶艺作品《冥想》以其静默的姿态凝固了时间。这件黑褐色陶塑,仿佛是从地心深处破土而出的神秘图腾,在现代陶艺创意展厅的冷光下散发着原始的生命力。当观者驻足凝视时,那些交错的裂纹与斑驳的釉色,正以陶土特有的语言,诉说着克罗地亚艺术家对冥想艺术的深刻理解。
一、物质与精神的对话
鲍里斯・罗斯在创作《冥想》时采用了克罗地亚传统陶艺技法,将本地红土与火山灰混合,在 1300℃的窑火中淬炼出独特的黑褐色肌理。这种近似玄武岩的质感,既保留了陶土的粗粝本真,又在高温下形成了金属般的光泽。作品表面布满不规则的凹陷与凸起,如同被岁月侵蚀的古老岩块。
这种极简主义的表现手法,与东方禅宗的 "侘寂" 美学形成跨文化共鸣。鲍里斯·罗斯通过陶土的自然收缩与窑变,刻意保留烧制过程中产生的瑕疵,将不完美升华为艺术语言。那些看似随意的裂痕,实则是火与土对话的见证,暗示着冥想过程中思维的自然流动与内在突破。
二、静默中的能量场域
当观者绕行《冥想》时,会发现其表面的每一道肌理都在不同光线下呈现出丰富层次。黑褐色调中隐约透出暗红的窑变痕迹,如同岩浆在凝固前的最后涌动。这种视觉上的动态感,与作品整体的静态形成微妙张力,隐喻着冥想中 "静中有动" 的精神状态。
罗斯在创作手记中写道:"真正的冥想不是停止思考,而是让思维像河流般自由流淌。" 作品表面的凹陷处积留着阴影,恰似思维的深层褶皱;而凸起的部分则反射着光线,象征着意识的觉醒瞬间。这种明暗交织的视觉效果,引导观者在凝视中进入类似冥想的专注状态。
三、启示录:现代人的精神陶艺
在数字时代的喧嚣中,《冥想》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种抵抗。罗斯通过这件作品提醒我们,陶土的可塑性与冥想的精神性本质相通 —— 两者都需要耐心、专注与接纳。当指尖触摸陶土时,我们感受到的不仅是物质的温度,更是自我重塑的可能。
这件黑褐色的陶塑,如同一个实体化的冥想空间。它教会我们在快节奏的生活中,如何将日常行为转化为修行:就像陶艺家在拉坯时需要保持呼吸节奏,我们也可以在通勤、工作中培养正念;如同窑火淬炼陶土般,我们需要接纳生命中的淬炼时刻,将其转化为成长的养分。
站在《冥想》前,克罗地亚海岸线的浪花声仿佛穿越时空而来。罗斯用陶土凝固了千年的冥想智慧,却在数字文明的当下绽放出新的光芒。这件看似静默的作品,实则是一把钥匙,开启了现代人回归内心的精神之门。当我们学会像陶土般接纳不完美,像窑火般拥抱淬炼,或许就能在喧嚣世界中找到属于自己的永恒宁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