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届中国·长春国际陶艺作品邀请展之伊朗陶艺家贝扎德・阿吉达里作品赏析——《以梦为马》(图文)
文章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2025-04-21 10:43:10 点击数:
字体:【

2.伊朗 贝扎德·阿吉达里 .jpg


贝扎德・阿吉达里,伊朗陶艺家,多年从事陶艺教学和创作工作,担任伊朗陶瓷艺术家协会主席十余年,多次获得国内外奖项。


000.jpg


贝扎德・阿吉达里的瓷板《以梦为马》正以静默的姿态诉说着人类永恒的精神寓言。这件直径48厘米的陶艺作品,以四匹形态各异的马为核心意象,将波斯细密画的精致笔触与现代陶艺的表现力熔于一炉,在瓷土与釉彩的交织中构建出超越时空的精神图腾。


一、陶艺语言的解构与重构


陶艺家在这件作品中展现了对陶艺材质的深刻理解。他巧妙运用瓷土的高白度、细腻质地、高耐火度与釉彩的流动性,通过烧制工艺让钴蓝在盘面上自然晕染,形成如沙漠晨曦般的渐变背景。在造型处理上,艺术家突破了传统陶艺的平面局限。通过深浅浮雕技法,四匹马的肌肉线条在盘面上形成微妙的起伏。 这既是对现实解剖学的致敬,更是对梦想升腾感的具象化表达。


通过色彩的冷暖变化与造型的虚实对比,四匹马既保持了各自的独立性,又在视觉上形成首尾相衔的循环。这种结构暗合波斯诗歌中 "玛斯纳维" 的双行体韵律,使整个作品成为可触可感的立体诗篇。


二、文明碰撞中的启示


在全球化语境下,这件作品展现了伊朗当代艺术的独特张力。贝扎德・阿吉达里将伊斯兰艺术的禁忌转化为创作优势,通过非具象的马的形态,既规避了偶像崇拜的传统束缚,又创造性地拓展了动物题材的表现空间。这种转化策略在当代伊斯兰艺术中具有范式意义,证明了传统文化基因在现代性语境中的再生可能。


对于观者而言,《以梦为马》的启示远不止于艺术层面。在这个信息过载的时代,作品中四匹马所呈现的不同生命状态,恰似人类面对梦想的四种态度:觉醒时的激昂、追逐时的奋进、反思时的沉淀、回归时的坦然。当指尖抚过瓷盘上深浅不一的刻痕,我们触摸到的不仅是泥土的温度,更是文明长河中无数逐梦者留下的精神印记。


这件陶艺作品最终在物质与精神的辩证关系中达成了完美平衡。瓷土的脆弱与梦想的坚韧在窑火中淬炼,釉彩的绚烂与哲思的深邃在盘面上交融。贝扎德・阿吉达里用四匹马构建的精神图腾,既是对伊朗文明千年传承的致敬,更是对人类永恒精神追求的当代诠释。当我们凝视这件作品时,看到的不仅是艺术家用双手创造的视觉奇迹,更是一个民族用梦想书写的文明史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