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颜色釉是景德镇陶瓷中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它是利用各种金属氧化物和釉料基础成份的结合。在1300℃以上的温度烧制后得到五颜六色,晶透亮丽的效果,由于窑温,气氛的不同,又会呈现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是为窑变。浅堆雕技法则是利用泥料或是能够堆成一定厚度的矿物材料在坯体上堆砌雕刻出山水、树木、花鸟、人物、等多种形态的物体。如何运用千变万化的高温颜色釉和相对稳定的堆雕技法结合起来表现宇宙万物的变与不变,并进而通过这些艺术载体表达艺术家心中的对自然对人生的感怀,则是本文探讨的目的和重点。
一、高温颜色釉在现代艺术陶瓷中的作用
现代艺术陶瓷是相对于仿古陶瓷、陈设陶瓷而言,具有浓重的时代气息,有新鲜的视角,有创新的手法的艺术陶瓷作品。高温颜色釉门类广博,有郎红系列,色艳如牛血,故称“牛血红”。有祭蓝、祭红系列,有亮如乌钢的乌金系列,如青如碧玉的绿釉系列,有温润如象牙的“象牙黄”系列,更有神鬼莫测的窑变花秞系列,各种颜色釉的组合又会产生出难以预知的效果。或美艳、或残缺、或亮如宝石、糙如山石。而正是对窑炉气氛的极端敏感和不确定性,增加了以高温颜色釉入画的难度。釉薄则可能无光,釉厚又可能流破画面。欲流未流,静中有动,则为颜色釉运用入画的高级境界。而高温颜色釉既可以是作品的主体色或背景色、如高温兰作为背景可以表现夜晚、雪景等宁静气氛,而象牙黄的底色则可表现温暖柔和的感觉。另一种则是在作品的主题物上高温颜色釉的运用,如用黄色花釉表现骆驼、猴子的浓密长毛的质感;蓝色花秞表现出山中石头的坚硬感;或者红色、蓝色等高温釉表现主题人物的衣饰,高温色釉的亮泽和厚重感远非色料所能比。而这些高温色釉如能运用得当,则可收到意外之效。
二、浅堆雕的艺术特点
本文所述浅堆雕,特指以泥料或石英、氧化铝含量较高的矿产品调以适量水分,在坯体上堆出的主题或配景,既可以用堆雕表现人物,也可以用堆雕表现山石、树木、花鸟。由于堆雕的用原料多为硬性材料,故可以在烧制中得到比较直观、稳定的效果,但有时为表现如山林雾景、大漠黄昏等主题需要主题物与背景色融合、渐变的效果,则要加入较多的碱性金属物,以调软矿料,并在烧制后容易与背景釉料熔融。但一般情况下,浅堆雕由于其确定性,可以表现精致的树木、山石、房屋、桥梁、甚至人物、花鸟。而作为浅堆雕最重要原料的泥,既有粗陋的匣钵土,也有腐渣土和精美的精炼土,既可以用粗质的陶土与细密亮丽的高温色釉形成强烈对比,也可以用精炼土刻制精美物件,融入流动的高温色釉背景,形成鲜明的动静关系对比。
三、浅堆雕和高温颜色釉的综合运用
在高温色釉中运用将浅堆雕,其实质就是把握好“泥、火、釉”三者关系。泥在浅堆雕中起着和制坯过程中完全不同的作用。坯料用泥是整件作品的骨架,而浅堆雕中的泥则是一种绘画和表现手法的特殊材质。堆雕作品中所用泥料的燥、润,颜色的深浅,都起着确定主题基调的重要作用,用匣钵土表现牛、虎等给人以粗犷有力,简洁抽象的视觉体验,用极精致的精瓷白土则可以表现细腻逼真,高雅秀气的主题。如精致的楼台亭阁、人物花鸟,而这些浅堆雕无论其粗犷与精致,都是整件作品的主题或重点所在,因为其与整件作品的颜色釉背景的色彩和亮度的反差,也因为其相对于颜色釉背景虚幻变异的具体性和确定性,从而在变中留住不变,灵动中把握生动。而浅堆雕与颜色釉背景结合中最难把握的则为气韵生动、过渡自然,否则两种反差极大地材质又是一把双刃剑,如运用不好,生搬硬套又会形成主题与背景脱离,生硬呆板的毛病。因此,在泥和釉中找出它们的不同,同时又利用它们的共性,则能在反差中有共鸣,在变异中有联系,从而为创作一幅既有意境又有主题的作品打好了物质基础。而无论是浅堆雕中的泥还是背景中的釉,要达到理想的效果,火的温度、气氛是一个重要的因素,有时是决定性的因素,同样的泥釉,温度高则亮而软,温度低则涩而硬。由于氧化还原的气氛变化,则更使泥釉千变万化,难以捉摸。但正是泥釉在烈火中收缩、变形、凝固,不同的气氛与外界的偶然因素,都可能带来情理之中的效果,也可能幻化成意想不到的光彩。而火的艺术魅力就在于烧成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和偶然性。当开窑的一刹那,既有烧制精美绚烂神奇的精品让我们惊叹于窑火的鬼斧神工,也有有釉色斑秃、开裂、破碎带给艺术家的心痛,而这种难以预测更增加陶瓷高温色釉和浅堆雕结合作品的难度和珍贵性。宛如天工的美和令人心痛的失败,更是让人深刻领悟到陶瓷作为“遗憾的艺术”这句真谛。
“泥、釉、火”是堆雕与色釉结合作品的三个关键元素,把握好其互相关系,陶艺家们就可以运用它们激发陶艺与人性中固有的天性的共鸣,从而产生亲切感和愉悦的审美体验。色釉的变化与流动,浅堆雕的精致与确定,某种意义上也启迪着现代人在变化迅速的世界中认识自我,把握自我。而色釉和浅堆雕这两种在原来被作为瓷饰手法的两种跨度极大地艺术手段,被用做陶瓷艺术。甚至是陶瓷绘画的材料用于同一作品,更是体现了强烈的时代感和人性关怀隐喻。色釉自然机理的表现和浅堆雕人工精致的表达,正如音乐作品中弦乐和鼓点的有机结合,感动了自己,也感动着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