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转的风,燃烧的火
——读陶艺作品《风的容器》
文章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2021-10-22 14:46:50 点击数:
字体:【


  旋转的风,燃烧的火

     ——读陶艺作品《风的容器》
微信图片_20211022131925.jpg


《风的容器》是美国陶艺家詹妮弗 • 麦柯迪(Jennifer McCurdy)于2021年8月参加第10届中国长春国际陶艺作品邀请展创作(送展)的作品。

作品为陶质,规格为27.9◊30.5◊25.4 cm,形状犹如一只旋转的陀螺,作品突出线条在整体造型中的作用,以独特的手法将无形的、抽象的风形象化、具体化和拟人化,增强作品的动感性与表现力。

风虽是一种由空气流动而引起的自然现象,但“脾气”却很古怪。当它心平气和的时候,轻柔而依人,真像个恋人一般;当它发脾气的时候,又像一个“暴君”,令人生怕。风的这种喜怒无常的脾气,人类至今还拿它没有办法。

显然作品表现的是旋风或“龙卷风”。这种风最喜欢搞突然袭击,来得快也去得快。它经过田野大地,能够把耕牛、汽车卷走,把大树连根拔起;它经过江河湖海,可以卷起巨大的水龙直冲云天,可将小一点的河流一口吸干,甚至会把成百上千吨重的船只举到半空,然后再扔出百米之外。

正是由于风的这种变化无常和巨大能量,让作者产生有一只可以罩住它或约束它的容器,使其更好地为人类服务,就像烈马要套上缰绳一样。


10-031风的容器5.jpg


作品让人联想到我国青岛“五四”广场的主体雕塑“五月的风”。两者造型何其相似。雕塑是以螺旋上升的风的造型和火红色,体现了五四运动反帝反封建的爱国主义基调和民族凝聚力。当然这里也成为青岛的标致性景观之一。

五四广场因“五四运动”而得名。众所周知,1919年爆发的伟大的反帝爱国运动,并成为中国新民主主义的标志。“五四运动”的导火索是青岛的主权问题。1897年德国占领青岛,1914年日本取代德国占领青岛,引起全国人民强烈反对,并一直为收回青岛主权而努力。1918年11月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1919年1月,在法国巴黎和平会议上,中国作为战胜国出席会议,提出了收回青岛主权等正当要求,却遭到英、法、美、日等国的拒绝,并强行将青岛主权转让给日本。消息传来,全国震惊,北京学生于5月4日举行游行示威,强烈要求拒绝签约,高呼“誓死力争青岛主权”、“还我山东、还我青岛”等口号。学生的爱国行为得到全国人民的支持。在举国反对声中,北洋政府被迫拒绝在巴黎和会上签字,粉碎了日本企图永久侵占青岛的阴谋。经过中国人民的英勇斗争,终于在1922年12月收回了青岛主权。鉴于青岛与“五四运动这一特殊关系,决定将新建广场命名为“五四广场”。 

作者为美国陶艺家。美国马萨诸塞州文化委员会成员。从事陶艺创作,注重线条与整体的表现力。作品曾参加国内多地及意大利、英国等举办的陶艺展或研讨会,并被多家博物馆、艺术馆收藏。


10-031风的容器2.jpg
10-031风的容器2.jpg
10-031风的容器4.jpg




END